均衡生產的道理比較簡單。制造業加工產品一定有工序。假定某產品一共三道工序,在A、B、C三種設備資源占用的工序時間分別是1、2、4。如果配置一臺A、兩臺B、四臺C,那么就可以均衡生產了。當然也可以讓B、C設備減少(增加)工作時間,或者做一部分外協生產來實現均衡。
在具有大批量、品種少、專線生產特征的企業,我們總能找到一種平衡方式,**限度提高設備使用率同時使得訂單持續均衡生產出來。因為,在這些生產類型的企業存在著類似上述所說的1、2、4現狀。在按照這個道理,利用
生產管理系統配置企業的資源,也是可以做的很好的。
在小批量、多品種、混線生產的生產模式,生產線上的眾多設備資源對各種產品是混合使用的,產品的工序差別很大,存在著很多制約條件,根本找不到“1、2、4”的規律,怎么能做到均衡生產呢?當然,我們可以劃分若干車間、若干班組,形成“小專線”,專門針對某一類產品組織生產。但是,市場的變化讓訂單不確定,必然形成某些資源的成批浪費。這種情形,均衡生產的概念已經沒有實質意義。乾元坤和科技編輯。
資訊來源:
乾元坤和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