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幼蟲、中蟲的管理幼蟲孵化出來后,便與卵塊分離。篩出的幼蟲連同飼養土一起放入坑池內或盆內飼養。幼蟲的放養密度應大一些(0.3―0.4公斤/平方米,約8―10萬只),密度大便于飼喂、觀察。在孵化過程中會有部分螨蟲?...
一、幼蟲、中蟲的管理
幼蟲孵化出來后,便與卵塊分離。篩出的幼蟲連同飼養土一起放入坑池內或盆內飼養。幼蟲的放養密度應大一些(0.3―0.4公斤/平方米,約8―10萬只),密度大便于飼喂、觀察。在孵化過程中會有部分螨蟲帶入坑池內,數小時后飼養土表面會有螨蟲出現,并吃食體弱、碰傷的幼蟲,螨蟲入土不深,用括板把面上的螨蟲連蟲括出,篩掉即可。
幼蟲出殼后10天內不吃食,這時
土元養殖并不需喂,但螨蟲需要吃食。用拌好的麥麩抓成小團,一平方米面積放3―5個,數小時后螨蟲會爬到麩團上吃食。只要把帶有螨蟲的麩團抓出便可。經過3―5天便可基本消滅螨蟲。放養幼蟲的飼養土不必太深,有8厘米即可,以后隨著分池飼養逐漸加深飼養土,中蟲10―12厘米。幼蟲飼養**溫度在32℃,中蟲在30℃。幼蟲出殼后10天開始吃食。這時需喂部分麥麩、瓜果的花、小青菜、南瓜絲等。麥麩**用細眼篩篩過后泡制。幼蟲期需添加面粉,豆粉等更優質的飼料,用量不需過大。幼蟲的吃食量很小,在投喂時要注意適量。
幼蟲經7天飼養后脫**次皮。脫皮的1―2天期間不吃食。脫下的皮是黃色。聚留在飼養土表面,再經過20天后脫第二次皮,此時的幼蟲吃食量大增,活動量也大,這時便需**次分池。分池時連土帶蟲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備的空池或盆內,括平,然后放入新的飼養土,略超過原來的飼養土深度,分池時飼養土如果溫差太大,應預熱才能進池。
隨著幼蟲不斷長大,養殖密度變得過大。如果用手翻動飼養土,蟲子和飼養土的比例達到1:4,喂食時飼料撒下去,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動,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。幼蟲經過3―4次分池便長成中蟲,這時預算的坑池內可養滿,沒有空余面積了,經揀雄后中蟲不再分池,直接長成成蟲。中蟲的管理較為粗放,飼料也需粗放一些,能吃飽就行。
資訊來源:
土元養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