縫焊是電阻焊的一種基本形式,由前后部分重疊的許多焊點形成連續焊縫,兩被焊接的工件以搭接的形式壓緊在兩個電極輪之間,焊件壓緊后接通電源并轉動焊輪來帶動焊件,焊接電流可以是連續接通的連續焊接或斷續接通的間斷焊接。連續縫焊時,焊輪連續轉動,電流不斷通過工件。這種方法易使工件表面過熱,電極磨損嚴重,因而很少使用。但在高速縫焊時(4-15m/min)50Hz交流電的每半周將形成一個焊點,交流電過零時相當于休止時間, 這又近似于下述的斷續縫焊,因而在制罐、制桶工業中獲得應用。斷續縫焊時,焊輪連續轉動,電流斷續通過工件,形成的焊縫由彼此搭迭的熔核組成。由于電流斷續通過,在休止時間內焊輪和工件得以冷卻,因而可以提高焊輪壽命、減小熱影響區寬度和工件變形,獲得較好的焊接質量。這種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1.5mm以下的各種鋼、高溫合金和鈦合金的縫焊。斷續縫焊時,由于焊輪不斷離開焊接區,熔核在壓力減小的情況下結晶,因此很容易產生表面過熱、縮孔和裂紋(如在焊接高溫合金時)。盡管在焊點搭疊量超過熔核長度50%時,后一點的熔化金屬可以填充前一點的縮孔,但**一點的縮孔是難以避免的。不過目前國內研制的微機控制箱,能夠在焊縫收尾部分逐漸減小焊接電流,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。縫焊接頭的形成,影響焊接質量的因素主要有焊接電流、電極壓力、焊接時間、休止時間、焊接速度和焊輪直徑等。 |